德安县磨溪乡:水梨产业谋发展 汇聚力量助振兴
“咱们的磨溪水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有种植基础,经过多年发展,在市场上也小有名气,过去从来不愁销路。”在德安县磨溪乡南田村,梨农代表付义鹏对水梨产业发展深有感触,“但随着乡里水梨种植规模扩大,加之市场价格忽上忽下,种植户逐渐开始有些发愁了。”
眼下,德安县磨溪乡的早熟梨已少量上市。在临近大批上市之际,6月3日下午,磨溪乡政府召开水梨产业发展座谈会,由乡党委、政府出面,将梨农大户、各村书记、农技站站长及乡村振兴分管召集到一起,共议磨溪水梨生产和销售大计,规范本地梨农竞争,确定产业发展思路,推动产供销对接,共同促进水梨产业健康发展、做大做强。
磨溪水梨在德安县磨溪乡有30多年的栽培历史,主要为翠冠梨品种,得益于优越的生态条件和富含锌质的土壤,当地的水梨皮薄多汁、脆甜爽口。自2009年8月成立德安磨溪九江水梨专业合作社以来,该乡积极扶持发展,力推水梨产业集约化经营、产业化运作,带动了周边农户增产增收近500户,2023年3月成功申报了“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”。
座谈会上,梨农代表各抒己见,详细介绍了近年的水梨种植及销售情况,提出了水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。“磨溪水梨现有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,但少数散户梨农过于追求产量,这对水梨质量难免有所影响。”水梨合作社理事长余补来有些担忧。
“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强水梨整体品质和品牌的管理。要发挥磨溪早熟梨的品种优势,拉开市场高峰,占领市场空白时段。”该乡党委书记苏文赐提出具体发展举措,“水梨产业是我们乡民间自发起来、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,有基础、有优势,也有生命力。我们的未来发展思路是‘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,梨农主体、项目带动,打造品牌、联农带农’。”
水梨产业已经成为磨溪乡的一张闪亮的名片。该乡现有水梨种植面积1300亩,2023年产量达65万斤,总产值达 260余万元。磨溪乡将实施品牌战略,通过举办水梨文化节等相关活动,提升水梨品牌知名度,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,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,力争打造区域公共品牌,推动水梨种植扩面提质,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,实现磨溪水梨产业良性健康发展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.jiangxi.gov.cn/art/2024/6/5/art_27777_4903722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