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安县磨溪乡:结出“致富果”,流出“黄金油”
近年来,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潮中,磨溪乡积极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,以党建为引领,以产业发展为抓手,以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,依托林业优势资源,找准油料产业、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契合点,探索种植油料作物、促进经济发展、农民增收、生态良好的好路子,全面奏响农业强乡的乡村振兴进行曲。
因地制宜,让大家“愿意种”。
磨溪,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丘陵环境,小气候独特,水稻种植是传统产业。近年来,磨溪乡因地制宜巧做“山上文章”,大力发展油料产业,联系县乡村振兴部门经常为种植户进行科技培训,手把手传授高产高效栽培管护技术。时下,正值油菜榨油时期。走进油菜加工基地,炒、碾、蒸、榨……金黄的菜油流淌着,菜籽油的醇香扑鼻而来。看着一袋袋装满的油菜籽,参与收购的村民董叔在基地门口笑容满面的说道:“以前,村里面都是家家户户每年打点菜籽榨点油够自己全家吃就行。现在,村部投资建设了机械化的加工车间,还引进了全新设备。不仅能够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榨油,而且承包基地的老板还与村部签订了长期收购协议,这下我们农民也不愁销路了,真的谢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、好项目。”
科技驱动,让大家“抢着种”。
产业发展“一子落”,乡村振兴“满盘活”。近年来,德安县磨溪乡围绕产业振兴做基调,从种植到养殖、从养殖到加工,持续推动三产深度融合。无论是打造瓜田、蛙地、梨园、油田等特色产业,还是建设高质量农业加工项目。磨溪乡始终坚持科技引领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将科技元素植入新田村油菜加工基地品种选育、种植、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。今年,花费29万元创新引进一批新型榨油设备,将传统的卧式榨升级为立式榨,增加了过滤设备,同时减少了人工做饼环节,提高了约5%的出油率,减少了3%的水分,以科技赋能产业结构调整追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,从“点上开花”到“面上结果”,将油菜制油变成磨溪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。
党建引领,让大家“安心种”。
“产业发展得好,全靠产业‘链’得牢,党建引领更是不可少。我们这几年积极建设油菜加工基地、延伸和做强油菜产业链,也是为了推动油菜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。”基地负责人郑宗国说。近年来,磨溪乡党委、政府结合实际,因势利导制定油菜产业发展规划,通过政府引导、帮扶单位扶持、技术服务等举措,盘活“沉睡”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油菜产业,重点在新田村打造油菜特色种植基地,采取“村集体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发展模式,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,积极落实改造低产高效油菜田和荒山荒坡,扩大油菜种植面积,统筹技术人员现场对整地方式、油料选择、病疫虫害等进行专业指导,保障油料产出效益。同时,引导农户土地入股、土地流转、土地托管、联耕联种,让油菜田流出群众发家致富的“黄金油”,推进富民增收、产业振兴。
据新田村党支部书记介绍,除移栽油菜、施肥、收割、交种需农户自己动手外,所产制种油菜的种子全部统一基地收购,这种“保姆式”制种生产方式,保证了农户零风险制种。最终基地实现每年70多万的纯收入,也辐射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创收。
实现乡村振兴,发展产业是巨大的动力和支撑。磨溪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,大力发展壮大现有传统产业,培育发展科技产业,让村民腰包“鼓起来”,让村集体经济“富起来”,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衔接乡村振兴的好路子。“茶果果”成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的“香饽饽”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.jiangxi.gov.cn/art/2024/6/13/art_27777_4920670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